1106月號 道 法 法 訊 (350)

DEEP & FAR

 

新冠疫情下的智權產業()

薛家鳳 智權加值服務部經理

      淡江大學機械系

      紐約州立大學機械工程碩士

今日的台商新創產業已經和上一個世紀那種拎著一卡皮箱走遍全球的傳統台商大不相同,然而隨著新冷戰時代的來臨,產業鏈的布局概念可能又必須回到以歐美市場為主要戰場的局面。來到歐美科技產品市場,更是講求專利佈局的重要性與及時性,這是已知的遊戲規則,也是和第一代台商所仰賴的低價策略最不相同之處。一旦具備專利的優勢,企業就不再需要打價格戰,所獲得的利潤可以繼續發展後續的商品,成為永續經營的正向循環模式。

台灣科技業從上個世紀的90年代開始蓬勃發展,而專利法也因應環境需要而大幅的翻修迄今,企業過去30多年來也不斷接觸國內外專利實施與訴訟,累積可觀的經驗,同時也培植數量可觀的智權專業人才。在全面國際化的年代裡,智權產業的國際化在今日的時局,特別又加上新冠疫情的效應,其重要性格外的顯著。大體而言,台灣地區的業者基本上具備以科技為主的產品行銷歐美市場的條件,這一方面也是拜情控制在安全穩定的狀態所賜,生產與研發團隊可以維持正常的運作。相較於歐美地區,這個優勢或許有機會持續一兩年,只要及時發展出堅實的供應鏈夥伴關係,台商應該會有一波建立灘頭堡的契機。當然,機會只留給準備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