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12月號 道 法 法 訊 (344) |
DEEP & FAR |
|
新冠疫情下的智權產業(一) |
薛家鳳 智權加值服務部經理 • 淡江大學機械系 • 紐約州立大學機械工程碩士 |
|
眼前這波全球性的COVID 19新冠疫情似乎還沒有減緩的趨勢,國際間的交通運輸產業在一兩年內難有起色。有句歐美俗諺是,退潮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那麼,從國內這些以專利商標為主要業務範圍的事務所的營運消長,應該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台灣乃至於其他地區的專利申請量顯然受到疫情的衝擊而明顯下降,如果是只靠申請案件過活的事務所應該面臨嚴冬的考驗。然而智權的價值在於權力形成之後,由此觀來,關於智權應用的活動未必受到申請案量的影響,反而是在全球股市興旺的帶動之下,科技產業有關於智權分析與加值的需求有增無減。
其實智權產業的興衰狀態和國際商業活動的起落有絕對顯著的因果關係,所謂需求為發明之母,愛迪生因為能滿足甚至創造商業需求,所以成為發明大王。若不是歐美國家的專利制度早已成形,愛迪生哪裡有機會受人矚目而揚名立萬? 東方社會曾經出現富有的發明家嗎?如今知識權利既然已經成為全球公認的普世價值,只需要觀察股市的起伏,也就能類比到智權產業的發展狀態。所以按照疫情以來這段時間的金融趨勢看來,許多有實力的事務所應該已經著手擴展人力資源,以滿足當前火紅的市場需求才對,或許單就從104的徵才廣告就能觀察到業界的營運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