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1月號 道 法 法 訊 (307)

DEEP & FAR

 

 

無知、天真與領悟 ()
 

蔡清福 律師

· 交大航技系輪機組畢業

· 輪機高考及格

· 輪機甲種特考及格

· 台大法律系畢業

· 律師高考及格

· 東吳法碩甲組碩士

· 創立道法法律事務所

 

 

本期或許來討論表面上與題目關係較深之一些議題,例如無知與天真通常代表一種初始狀態,經社會化熟成後,有可能發展出成熟之領悟,而兩者頗若出世與入世之兩種現實人生或心靈狀態。在人們須奔走以求基本生活滿足年代中,倡導或刻意追求心靈提升,顯然不切實際,故如要求人們於飄逸修真與汲營生計中為選擇,似也太過迂腐。然領悟畢竟感人,而無知與天真終難服人,如於無礙自我人生安排中,得能修道與營生兼顧,當屬可人。所謂修道係指破迷入真,人莫不欲脫迷悟真,猶如簽賭者之追求名牌者然,則修道有益於人生否,答案自現。理論如此簡單,化為生活實踐則非易事,有緣讀者不妨自凡事計較與隨時為別人著想、與隨時相信他人與時刻提防他人兩角度觀察,以取其妙。本文亦將於適當時機取譬,試為例證。

生而為人,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因主動或被動、有意或無意、學習或自省、及/或積極或消極而雕塑出一己之人生性格、態度或目標。因本專欄題目太大,茲僅以最近頗熱門之我國與巴拿馬斷交新聞為例,略予申論。當兩岸關係不再和睦時,我邦交國將排隊與大陸建交,早見於國內外分析或報導。彼時之兩岸關係狀態(至少表面上極其和睦)、兩岸政治人物胸懷(至少心繫或殘存未來統一遠景)、兩岸人民心境(大陸溫情期盼、台灣隨勢互動密切)、兩岸實力或優勢條件(台灣尚存某些優勢)等,台灣或尚有自我感覺良好之空間,然認真研究此時之各項涉我參數,不知執掌各項權柄之各級我方官員何所得而有感於心?何所據而無所動?何所依而依然自得?同一兩岸關係,十數或數十年前可處理而不處理,迨及今日始處理,台灣將失去若干有利條件?如猶躊躇而延遲處理,未來台灣將如何自處?同一標的,發生或處理之時空不同,其待處理之內容或應處理之手段,自將生異其間。筆者十數年前極力鼓催台灣與大陸談統合條件,非但未引起有效共鳴,更引來民進黨獨台或台獨手段頻催,內心失望尚屬其次,讓台灣難起,方屬痛心、並生愧疚。

一中各表原意係台灣與大陸皆屬一個中國,然大陸主張該一個中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前者),但台灣主張該一個中國為中華民國(後者)。在此原意下,台灣人嚥不下前者,大陸人基於人口與土地面積亦難嚥下後者,然雙方有誠意以中國人之智慧想方設法讓對方有台階下,而接受對方之主張。筆者先前自不量力,試圖扮演該種智慧,雖然大陸似乎展現適當情勢下,可考慮接受之雅量;台灣卻認為天方夜譚,似乎認為田單復國或少康中興只是騙人之歷史故事、大陸不可能接受後者,故台灣唯一自保之道係:獨台、將台灣轉化為類似中立之瑞士或永遠維持現狀(變相之一中一台或一邊一國)。在台灣不信中國人之固有智慧有何高明,或人間有人能出該智慧下,藉助一次次選舉之催眠與助興,藍綠相互激盪出幾乎難以逆轉之今日兩岸僵局。如無一再選舉,民進黨不會如此台獨,國民黨亦不致如是獨台。在台獨變種意識如是張狂之今日,欲老共再留情面,似也強人所難

未識或不解前述問題癥結或根源,斷交之際傳出以下試圖溫暖人心之幾則訊息:一、尚未被接受駐認國書之巴拿馬大使曹立傑特別感謝李部長在最後、最艱困的時刻給予支持、指示,並強調第一線同仁一直戰到最後一刻,在612日晚間8時,巴拿馬總統宣布與我國斷交前,同仁奮戰到750分還不氣餒,認為還是有希望。二、根據情資顯示,巴拿馬政府在高度保密情形下,運作斷交事宜,「這件事只有4個人知道」,僅總統、副總統、外交部政次與1名行政人員知情;該政次在斷交前4小時還親自向我方否認此事。三、自由時報「巴拿馬閃電與我斷交,消息人士指出,台巴斷交主因在於「中國利誘」。根據統計,中國近三年在巴拿馬積極搶標公共工程,包括港口、地鐵與公路,規模達台幣七千六百億元,我方雖有百年邦誼,也展現積極合作意願,但規模「根本不能比」。」四、外交部長李大維昨開記者會痛批巴拿馬「欺蒙中華民國政府至最後一刻」,為維護國家主權及尊嚴,即起終止與巴拿馬外交關係。五、總統蔡英文則指出中國將兩岸關係從和平走向對抗,「打壓和威脅,無法縮短兩岸的差距,我們絕不會在威脅下妥協讓步」。六、駐巴拿馬大使曹立傑17日清晨帶回在巴國所降下國旗,並哽咽地說,「把這面國旗帶回我們國家,但外交人員會繼續努力,為國家的榮譽尊嚴繼續努力。」七、但就在宣佈與台灣斷交前夕,巴拿馬總統瓦雷拉67日就親自出席了中資企業嵐橋集團投資開發箇朗新貨櫃港的開工儀式。這個投資計畫在去年二月宣布,總投資金額高達10億美元,由中資企業承包港口新建工程,完工後將成為巴拿馬和中南美洲最大港。

六月底真相慢慢浮現,一、巴拿馬總統瓦雷拉早告知高層如兩岸外交未休兵,該國將轉向大陸;二、美國早知該國此舉,但未如數十年前法國與加拿大欲轉與大陸建交時所為般,先向台灣通風報信,並力圖攔阻

讀者諸君就本文所指前述問題癥結或根源,以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