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4月號 道 法 法 訊 (300)

DEEP & FAR

 

論文字角色之保護從著作權法與競爭法出發

 

參、賦予角色獨立著作權保護之妥當性

一、否定說:

()可著作性之判斷標準欠缺明確性

  張鈞        律師

      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系學士

             國立成功大學法律所碩士

()保護原著即已足

        有學者[1]指出,所謂的侵害角色之著作權,毋寧是認為所侵害者係「原著(original work)」,申言之,角色是由原著的許多情節所構成,角色的重製實為情節之重製,因此在判斷上應比對新的作品與原著是否構成實質近似,而非採取單獨賦予角色著作權保護之途徑。

        檢驗模式其實只須依循一般著作侵權之判斷,並不須為文字角色獨立創造新標準,首先,所謂的「清晰描繪(distinctly delineated)」或「高度發展(well developed)」其實只是等同檢驗所侵害者是否為「表達(expression)」而非僅是「概念(idea)」,清晰描繪標準(distinctly delineated standard)或角色即故事標準(story being told test)其實是錯誤地將表達與概念二分原則作為判斷角色可著作性之唯一步驟,然應正確認識到此原則僅是在幫助過濾單純是「概念」的角色。其次,若構成表達者,必須再繼續檢驗是否構成實質近似,學者認為1977年第九巡迴上訴法院在Sid & Marty Krofft Television Productions Inc. v. McDonald's Corp.案中所發展出的「二階段測試法(extrinsic/instrinsic test)」對於判斷是否應透過故事內容保護角色甚為合適[2]。此測試法有二個步驟,第一步驟先由法官進行外部(extrinsic)測試,判斷作品之主題、結構、對話、節奏、氣氛、角色、情節是否有實質近似。如通過第一步驟之檢驗則進行第二步驟內部測試(instrinsic test),相對於外部測試,此時係由具有通常理性之一般人(ordinary reasonable person)判斷作品的整體觀念或感覺(total concept and feel)是否實質近似,同時符合內部及外部之測試,始構成著作權之侵害。

        角色難以和著作內容分割,事實上保護原著(original work)即已足,同時避免原作者獨占過多創作元素,使利用人無法使用原應屬於公共領域之「概念」,上述的測試法即可藉由第二步驟的內部檢驗,適度的允許新的作者以既有情節發展出完全不同之嶄新角色,如此也能達到著作權法促進文化發展之目的。



[1] Jasmina Zecevic, Distinctly Delineated Fictional Character that Constitute the Story Being Told: Who are They and Do They Deserve Independent Copyright Protection,8 VAND. J . ENT. L.&PRAC.365 370(2006),P22.

[2] Jasmina Zecevic, Distinctly Delineated Fictional Character that Constitute the Story Being Told: Who are They and Do They Deserve Independent Copyright Protection,8 VAND. J . ENT. L.&PRAC.365 370(2006),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