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6月號 道 法 法 訊 (266)

DEEP & FAR

 

智權的成本與代價()

薛家鳳 智權加值服務部經理

      淡江大學機械系

             紐約州立大學機械工程碩士

專利既然是資產, 就該納入資產管理。對於標榜著研發能力的業者而言,持有為數可觀的專利固然讓人望而生畏,不過每年應繳的年費也必然十分可觀。如果專利證書只能用來裝飾公司Showroom的門面,這些裝飾品的維護成本實在也貴了些。專利證書既然是維護智權利益的武裝,它們的價值應該是在於其戰力,我們稱之為專利強度。科技業者所擁有專利的強度,才是智權專家對於其專利價值的衡量。近十幾年國內大學院校也流行申請專利,政府五年五百億的學術提昇計畫好像也有拿專利件數作為成果展現的指標。同樣的,如果這些昂貴的研發成果如果只是用於裝飾而非實現商業利益,例如說專利授權或進行交易,那麼這些學校的專利申請與維護成本還真的是血本無歸。別忘了,國立大學花可是納稅人的錢。具有足夠強度的專利,才會是能夠創造價值的專利。無論是學術研究機構,或是科技業者,都應該時常為自己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手上的專利具備足夠的價值嗎? 兵在精而不在眾,軍事領域裡重複著出現以寡擊眾的故事,專利戰爭更是現實,一篇殺手級的專利勝過千百篇難以主張權利的專利。耐人尋味的事情是,台灣有些具有領導地位的國際知名科技業者,到了美國專利訴訟的時候還需要向工研院求助,手上的幾千件專利到底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