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4月號 道 法 法 訊 (264) |
DEEP & FAR |
|
不正當行為— Exergen判決後活著並建康…至少現在(五) |
鍾國誠 專利一組副主任 ‧台北工專工業工程學科 ‧台灣大學應力研究學所碩士 ‧台灣大學應力研究學所博士 |
|
|
||
如何和為何元素(亦即,審查員會如何使用所述資訊,及/或所述資訊為何是重要的)典型地被地方法院群組在一起作為單一元素。在Konami案例中,地方法院認定:所述如何元素滿足,其中,被告將在審查期間審查員關於特定限制不在所引用先前技術中的陳述與在被隱瞞的參考文件中所揭露之相同限制加入所述抗辯。參考2009 U.S. Dist. LEXIS 117468, at *7。相同的法院也認定:所述如何元素由圖表所建立,所述圖表識別每個請求項限制如何由特定參考文件所揭露。參考同上,at *8-9。 認識(意圖之先決條件)經常能夠被指稱,藉由建立所述何人、何處、何時和如何元素,以及進一步指稱會指示「所述個人意識到所述指稱上隱瞞的參考文件或指稱之錯誤陳述的謬誤」的事實。參見Power Integrations, Inc. v. Fan-child Semiconductor Int’l, Inc., 2009 U.S. Dist. LEXIS 118383, at *23-24, 26 (D. Del. December
18, 2009)。亦即,用於指稱之認識的基礎在意圖能夠被成功地指稱之前,必須被揭露。然後,意圖可能被抗辯,而藉由指稱:所述行為或遺漏是帶有欺騙美國專利局的意圖而犯下。參考Correct Craft IP Holdings, LLC v. Malibu Boats, LLC, 2010 U.S. Dist. LEXIS 13577, at *14-15, 17-18 (M.D. Fla. Feb.
17, 2010)。 無法通過Exergen審查之抗辯的實例 關於所述何人元素,未能指名特定個人的抗辯通常無法通過復審查。參見AMD, 2010 U.S. Dist LEXIS 24243, at *41; c.f. Cal. Inst. of Tech., 2009 U.S. Dist. LEXIS 126174, at *7-10(認定在其中至少一位個人被明確地指明時,概括地辯稱一群個人觸犯不正當行為的抗辯是充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