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總統參選聲明

壹、楔子

    英國「世界新聞」因記者竊聽電話而宣布停刊,英相卡麥隆78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此一風暴中,媒體自律機構(Press Complaints Commission)幾乎隱形、等同無效,因「彼此競爭之報紙相互監督,存有結構性衝突,缺乏公信力。吾人需全新機制,真正獨立於政府與媒體。」如將卡氏言語中「報紙」改成「政黨」,不知是否適用於今日台灣?如是,長治久安之「全新機制」何在?

        本文乃某種思想之媒體,屬冷門中之極度冷門,僅能強迫或吸引極少數人閱讀,而與一般意義或熱門之媒體或新聞大異其趣。媒體或新聞能改變時代,依美國於不同年代就中學生所願效習榜樣之調查顯示:西元1898年時,78%出自歷史偉人而無演藝人員;1948年,歷史偉人三分之一、運動明星23%;1986年,前十名皆出身演藝圈。依循類似邏輯,今日政黨政治或政治人物亦莫不藉綜藝化活動或媒體造勢爭取曝光或知名度,求取勝選或選票,則時代究竟在進步或退步,不無疑問?在文化評論者南方朔感嘆傑弗遜如生於今日,必無「倘有要我於有政府而無新聞,或有新聞而無政府兩者間擇一,我將毫不遲疑選後者」之名言下,本文將如何有益於世道人心或改變社會?

 

貳、台灣之處境與戰略

        或謂國人所得踏步十年,自人之因素觀察,實因國人國際價值未提高(故競爭力未足)及有移動力人才外流(而投資或受雇他地)。此二原因之成因為何?劉克襄感嘆,漫畫知識類好書有三分之一來自韓國。如台灣各領域競爭實力尚屬厚實,何有韓流之慮?繼經濟奇蹟後,闊步奔向喧囂之民主與政治奇蹟中,各種社會運動及結構重建,不僅有形上如民進黨帶頭反核所造成公帑四千億之損失,在組織上亦因民主或人性考量,下挫單位生產力或經濟效能,循致個體及總體經濟之失落。本文借鑑美心理學家羅嘉仕「一旦被瞭解,人將釋放自我改變之力」之說,試圖藉照觀或瞭解今日台灣之生態,期盼誘發或促成民心之改變。實質經濟奇蹟使我們物質或家庭生活真正改善,並依恃虛幻民主與政治奇蹟而自我催眠即將邁向偉大之幸福國家。日本作家太宰治主張「家庭幸福是萬惡之始」,陶醉在自我感覺良好之文明進步幻影中,不但軍人不知為何而戰,國人更不知、亦不敢想像未來之模樣。「天之於君,絕之者則誤之以強盛,愛之者則懼之以災害。」台灣過去有風光或強盛之歲月,災害則僅以意外或不可抗力解之,可乎?

一、國際環境之變化、反響及鑑鏡

        在看齊美、歐、日憧憬中,台灣無怨無悔移植其價值與理想而勇敢往前衝,且殊少留意其社會曾有之反思。Jocob HackerPaul Pierson「贏者全拿政治學」一書中:過去三十年來,美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不論何黨執政,必砍資本利得稅、下調所得稅邊際稅率,失落之中產階級總無法改變政策方向。學術思想界Hannah ArendtStanley Milgram已證明:奉公守法,一切照規矩辦事,會使人做出邪惡之事。我們仍應對西方政經制度一往情深?

        前段所指涉者,乃不該學而學,或雖該學卻不得要領。反面觀之,以養殖為例,現行法規定須領有養殖漁業登記證,始得領取救助,但在選票、人情與民代壓力下,無證者改以專案補、救助辦理。美國以「農業保險」為主體,「災害救助」為輔,針對各項災害頒佈規範性文件,以規範救助條件、計算單位損失、合格面積、支付流程救助前提為遵守生產申報制度。本段則是該反省或仿效而不為,致虛耗公帑或浪費資源。

        在阿扁貪腐及七月份爆發海關集體受賄後,台灣似已較少譏笑大陸腐敗。國外論者有謂「貪的很有制度、很有效率」即「拿錢要辦事」,因「穩定且可預料」而成稅之一種,並分析印度為何引資不如中國?原因為高官貪腐,且稱雖中、印貪腐相若,「但在中國僅須賄賂一黨,而印度則『無組織、分散式』。」就公務員此一舉世普遍現象,是否於聽聞昔日英國東印度公司指揮官Robert Clive於受賄審判時,所高喊「神可以作證我對自己如此節制也很驚訝」,而認因屬人之本性,故無以杜絕?

        藍綠對峙或族群撕裂中,我們所景仰美國之總統歐巴馬,為其國人指其信念、價值觀與認同皆以其父為中心,故美國正被「陰魂治理」。華盛頓、傑佛遜不願解決蓄奴問題,其傳人為黑人而戰,直至1964民權法案、1965投票權利法案,黑人始有完整公民資格與權益。論者並謂美國昔日一面高唱「人生而平等」、卻一面蓄養黑奴;今日一面高喊民主自由、一面討伐非我族類(伊拉克、阿富汗)。儘管美國方興極保守、落伍之社會思潮,如共和黨極右派及茶黨鼓吹反聯邦、反大政府、反移民,而製造對立與不安,然此等檢討與批判,似無妨吾人於其制度之憧憬與亦步亦趨,卻於大陸「威權」或中式民主之追求,吾人似尚少有縈懷。

        時代變遷中,類似2000年雅虎以46.8億收購台灣奇摩之事屢見不鮮。此種天價引起之景仰與效習,直教人如何聽進倫敦政經學院Richard Layard所言:幸福社會不宜僅視經濟與所得,家庭與社會尤重,特別是兒童與青少年處境。故指出應以互助合作為基礎,而非鼓勵賺錢與追求成功為基礎。然如何互助,得能調和或助長經濟生活?如何不追求成功,而能使人快意存活?世間似尚乏善策,或尚無人可解?

    Cameron Todd Willingham涉縱火害死三女兒,2004年處決,今年初德州重新調查。Joseph O’Dell涉姦殺婦女,1997處決前,德蕾沙修女、教宗保祿二世皆求情無效。受刑前,告被害人兒子「艾迪,我沒有殺妳母親」。廢死論者舉此等聞之鼻酸例子,除動人外,並令人相信司法或人之能耐有時而窮。然吾人似須審諸另有論者謂台灣廢死運動之能量累積自針對威權體制濫殺之反動,有若遵循廢死潮流之倡導者---歐洲,因其集體記憶猶新於二十世紀遭遇兩次大戰及納粹屠殺,故認非但國家並不等同正義,即「有限正義」亦本難企圖。然吾人不宜盡是感染或傳播悲情氛圍,如徹底否認人間存有實現「有限正義」之可能性,非但無以匯聚社會渴求公義之巨大能量以改善或追求更佳之制度,且將陷社會於永無止境之對立或爭議中,有如今日台灣社會者然。兩對立立場者間,真無速斷優勝劣敗之可能?豈無融合之空間?世人何故如此固執己見?

        30年感情壓抑一夕蹦發,埃及穆巴拉克下台了,國家變好了嗎?雖不變不知會否變好,然人民與政客為何總是鍾情類似革命或改朝換代之政黨輪替,而不齒漸進式改革?為何想不透「勿以民意為藉口,民意乃菁英雕塑下之一時民調而已」之真諦?哲學家漢娜鄂蘭研究如何衍生納粹集體罪惡時,發現官僚制度即「無人之治」,責任轉移乃每天例行公事(個人僅屬齒輪,任何人於相同位置必為相同之事)。好似恐龍法官之產生一般,法官心中第一要務乃在謀求如何以最快速度、產出合乎程序法及實體法之判決,至於是否真正殫智竭慮、戒慎恐懼而獲有個案正義,恐非必屬首選。蓋人人、事事追求成長或更上一層樓時代中,「吃碗內,看碗外」已屬必要之惡,法官以平常心完成國家交付「公務」之際,非出以切身利害或切膚之痛,乃一般人情之常。人間或制度之一切不完美或瑕疵,豈非皆由茲滋生?政治學者Michael Walzer:民主國家中,人民表面上有討論政策之自由,然執政者畢竟決定何者可行與否;所重要者非必是已作好之決策,或係何些政改議題永被排除在外。吾人何曾著意類此國際上已現之反思?

二、兩岸關係

        人以五官與外界交通,經七情六欲之回應而贏得提升或蒙蔽。例如,桃縣柳師因昔日情敵有「男」,忌藍色,除制服外,不准親人穿藍衣;竹縣60餘歲陳男厭惡民進黨,忌綠豆湯、青菜、綠衣、青樹;「用一株空心菜企圖否定整個花博、用虛構之『陸生三萬』企圖否定整個兩岸政策、用二二八企圖否定六十年來族群融合之努力」。

        兩岸間豐富之歷史恩怨情仇,反應在一種米所養之百種人身上自會變化萬端。雖Gideon Rachman所言「歷史學者知人類從未解決任何大問題,其知任何大而有趣之問題皆一再被提起、修正、並以新角度檢驗。每一代將重新詮釋過去,並自為判斷」,於朝野陣營就經濟、社會及內政問題之針砭頗有適用,然兩岸關係或未來應由之途,至少就台灣而言,應屬大問題,且應屬待解決之大問題。如不解決,類似兩岸皆走不成東京影展星光大道之風波,致綠營以「打壓無所不在」勸藍營別太天真,勢將再起。又如,民國807月中,幾經波折,中菲終就漁業與海域問題達成協議,旋又因「一個中國」之慮,不敢正式雙方協定,而僅以總統令方式執行協定內容之尷尬,必將再生。

        昔日國家大政由菁英鋪設編排,西式民主時代中,一時之多數民意不論理智或屬否長治久安,政客或政府勢須奉行不輟。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獲有八成民意支持,然如何體現總意志,似有不少艱難。更難堪者,依循多數決原理,面對大陸主張依民主多數決原理,而聲稱台灣前途應由全體中國人民決定,我們如何具說服性抗拒此種民主多數決原理?

        人生世上,誤會或誤認常時發生,於個人可因如林正偉誤連勝文為陳鴻源,而有性命之憂;大則兩岸關係之走向,顯繫國家前途。當今日本因政經制度或問題,民間普遍瀰漫「日本不行了」。吾人是否亦須待國人普遍警覺或意識「台灣不行了」,再行忘記自己所自豪之民主、人權、自由優勢,始認真處理一中問題?吾人可有智慧取鑑「改革比革命更難」,而及早有所領悟?

        族群撕裂下,中華民國之為物,小英認屬「流亡政府」、阿扁「什麼碗糕」、老李「不存在」。對岸或世衛目前定位為「中國台灣省」,我岸只重擾嚷或政權爭奪,而無人能或欲弄清問題根源何在?查,於「中華民國」不友善者,莫不以屬否聯合國會員為判準基礎,則聯合國既已決議中國代表權由中華民國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自物不成物;此輩人士似殊少慮及當今聯合國之實質影響力及值否尊敬或信賴問題,亦可能未聞或不願理解:主權應非源乎恐懼與屈辱之自我中心或排拒抵抗工具,而係本乎希望與自信,俾聯絡、交往、合作以謀經略區域與全球之責任與能力。

        美恐怖小說大師史蒂芬•金「只有敵人會互相吐露真言;朋友或情人基於道義,總是彼此不斷欺騙。」台灣政客為謀選舉利益,常泡製大陸為敵方,而吐露經包裝之言語;同時也基於道義與選舉利益而不斷慫恿或欺騙國人,在十餘年之壓抑、對峙與空轉中,國人應已較能接受「無經濟就無政治,無發展即無安全」,故似應走出「政治高於經濟、安全高於發展」,而邁向「政治就是經濟、發展才能安全。」

        國人因思維與風俗習慣皆屬純正(非馬克思)中國式,故欲「去中國化」,似乃「自欺欺人」,而欲「去中華民國化」,似亦「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小英「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之心跡,多少印證著目前兩岸似乎處於對岸重一中、我岸求各表之非共識共識。不論真共識、假共識、非共識共識或其他變種共識,「玫瑰換個名也會香,泡棉不在消防法規也會起火」,吾人似宜及早尋求某種共識,以利朝野真誠合作、社會和諧,而無必待有若智利礦災,始意外造成玻智兩國總統於災變現場和解。

        或許有幾分浪子回頭金不換,也或許有那麼點返璞歸真,台鐵藍皮車重現花東縱谷,竟然換來如此多人心動。或許本諸「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世人「皆知敵之害而不知為益之大」或范文子「釋楚以為外懼」之原理,堅持一中之兩蔣時代中,台灣社會活力無限、希望無窮、路不拾遺、錢淹腳目之影像,雖存威權「餘孽」,總令不少人緬懷。幾番民主與政治奇蹟之自戀、實踐與瘋狂,衍生親美一派之主張:民主乃平衡美中之重要原則,過去扈從美國、現在扈從中國,循致民主自由戰略優勢日漸流失、內部分化與對立日益擴大、戰略地位日見降低、談判籌碼日損。此主張除伴隨幾分倒果為因,而似有幾分景仰「晉楚不務德而兵爭,與其來者可也;晉楚無信,我焉得有信?」外,似乎無能反思前述弊病或係源於西式民主之不良與經濟之遲滯,而非扈從中國。

        不論真參選或假參選,評論之外,總須提出一己見解。兩岸幾經轉折,在我岸空轉自傷十餘年代價下,對岸應已不排斥我方片面主張一個中國即中華民國,則我方承認一個中國尚須何所顧忌?此一呼聲雖已隱然若現,然其現身似亦不免猶如紐約自由女神像因處高點,而每年遭電擊約600次。懍乎真金不怕火煉,吾人何須惜吝提出?我們將嚴正返回一個中國之主張,以自己之力、或與大陸合作、或協助大陸建立文明中國,並進而帶領世界進入大同理想,而非偏安一隅、追隨日益凋弊之西方世界、而終自我扃鎖於無未來之絕境。

        在一個中國談判中,台灣可信口開河,與老共漫天要價。例如,與大陸合作研發先進武器,並要求關鍵零組件在台灣生產及製造、要求大陸雖本於言論自由而可主張、但不得信奉或實施共產主義、要求大陸除去毛澤東遺像、要求大陸每欲馳騁國際舞台,須攜台灣同共亮相……。兩岸和解,何須堅持撤彈,此於今運輸技術顯無意義!何須再緊握無一中之前提條件?吾人受困此一思維已然太久,吾人須自我解放魂靈枷鎖、鬆脫心中桎梏,求謀中華民國出頭。大陸既已樂見台灣主張主權涵蓋大陸,我們更須以純粹之同胞情誼或正統中國文化薰染及陶冶大陸。過去在「脫亞入美歐」迷思中,兩岸共同迷失於船堅礮利之科技情境與煙霧中,自卑自創;而今當吾人能解知昔日科技之落後,僅屬傳統封建中,一時走偏格物致知所導致,以中國人之歷史紀錄與智慧,未來世界之領航或引導國度,必係富藏而能傳承「誠正修齊」之吾輩。吾人對一時之強盛或領航無興趣,蓋「夏桀、殷紂,手博豺狼,足追四馬,勇非微也;百戰克勝,諸侯懾服,權非輕也」提供足夠之教訓與啟發;吾人所欲圖者,乃足式範永遠之典章制度、精神與影響力。

        能體乎前述,吾人即無須雖認同兩岸若由軍人終結最終關係,必係大悲劇,卻對「今後不要再分什麼國軍、共軍,我們都是中國軍隊」敏感萬分,而指稱「說這樣的話,不但沒有資格作中華民國的軍人,更對不起六十二年來為台灣海峽犧牲奉獻的國軍袍澤。」至於陷台灣於類似空轉之現行「不統、不獨、不武」國策早應揚棄,蓋宜否深化兩岸關係應唯一取決於相關大陸政策能否裨益現行人民生活!有益提升兩岸國力!

        一中問題乃人為所製造,並非自然界所自發。凡屬人製造之問題,皆得依智慧為解決。矧諸病入膏肓如下原典,吾人信心無限:(晉景)公夢疾為二豎子(小孩),(其一)曰:「彼(名醫緩),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橫隔膜)之上,膏(心尖)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灸)攻之不可,(針)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詳言之,吾人無必要排斥「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與台灣目前分別治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大陸與台灣皆為中國不可分割之一部分」之主張,我們與大陸之關係,非僅鄰居或朋友關係,而冀重新確立更進一層之骨肉或家人關係。有無九二共識非關重要,縱無之,吾人何妨新創一一共識?或鷹揚吾人意志,捨西元紀年而為天朝或民國百年共識?哲學家赫德「一個祖國有必要奮起對抗與我們同源另一祖國之必要嗎?政府官員或可自欺欺人,政治機器或可起而粉碎對方,祖國不會如此對抗,她們就像家庭一般和睦相處。」

三、內部問題

        房價高升好長一段時間,政府置若罔聞,未曾憶起「預防重於治療」;待民意沸騰,再以奢侈稅打房;見建商受傷,又以現代住宅、社會住宅、合宜住宅,培其元氣。其他犧牲各式公共安全或福祉,以成就特定群體或財團之利益,何可勝數?中華電信被指獨佔最後一哩,導致全國上網低速高費、醫療遺棄BOT之建議及流行外包,導致署醫弊案席捲全台,皆其適例而似皆無由改善!

        既有各工業區土地大量閒置,各地方政府仍勤於巧立名目圈地農田。為避免高學歷太高失業率,政府為碩、博士創造「業界教師」、「博士教師」,並實際給薪2.8-3萬、4.4萬,因此實質引導業界比照辦理,致薪資下降5-2.2萬。論者指出:許多業界教師僅在學校打雜(如交換公文或整理環境),亦有許多學校秉此「天上掉下來禮物」,解聘兼職人員,使業界及博士教師教授系上不願開設之課程。此政策自2008年底執行三年、每年約70億,是否比貪污更可怕?人力派遣盛行,擴大貧富差距。政府之臨時雇員或美化失業方案,豈非酷似其倡導或促進者?

        台中女學生網貼「綠色執政,淹水保證,宜蘭應淹(去年1021日)死多一點」,是否與綠營特定崛起之道有關?在「鋌而走險,急何能擇」之選舉輸贏中,政治良心何存?仇恨政治誰在乎?縱知可能人類追求物質享受之行為,導致難擋之常態五十或百年級豪雨應有綢繆之道,然國家政策或社會習氣依然爭補助、搞投機、炒短線、求近利者多。有志或氣節之士雖有「畏首畏尾,身其餘幾」之恥,然豈有立身或利國之途?小英雖於元旦期許民進黨信仰「土地與人民」,然難覷知其如何區別於其所指摘國民黨膜拜「政權與統治者」?

        民進黨相信「沒有台灣就沒有中華民國」,似並無人懷疑,然欲以此比下國民黨認為「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台灣」,似乎「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放眼百年,何須拒卻用力立足當下,俾藉回顧而檢討之餘,前瞻下一個百年?人力派遣助長拉開貧富差距之不公義,為何無人思慮人力派遣因工作場所不固定、且不穩定,故國家應強制使用者及開業者付出較高而非較低之工資。房價高漲難解,為何不法律強制業者凡新建屋,小坪數者或低價屋須佔九成,藉大量平價出租或販售而滿足或冷卻一般民眾之非理性需求。演藝人員以無關世道人心、福國利民之製造或追捧流行、新點子,而譁眾取寵,政客為吸選票,何人不如此取法?蘇南成「總統放屁,天下響,誰敢莊肖維」之莊嚴,猶存幾許?

        「明年行政院大瘦身,部會由三十七個減為二十九個,表面上數量減少了,近來陸續不斷增加的政府財團法人及行政法人,不都是替代部會原有部分任務,且都使用政府經費?這種移花接木、換湯不換藥手法,被有識人士直言為『部會減一人,財團法人增三人』之政府人事瘦身變戲法。行政機關之人事、預算、決算,尚有考試院與監察院加以監控,但化身為政府財團法人或行政法人,就有如脫韁野馬。考試院、審計部對此類政府財團法人、行政法人之人事與經費稽核,就沒相對應科室組織加以處理。」世界或莊嚴中華民國怎會有此事?

        楊志良說政務官像是坐海盜船,「海盜不滿意,就一腳把你踢下去;如果不讓你走,就把你拉住、不讓你下船。」今日之民進黨幹才或天王出走自昔日國民黨,今日也頗有些好人離開民進黨。英才在各黨內外流動,然誰人能體認或解決小農悲哀?論者謂吾人受有中國文化之詛咒,即短視近利,故常縱容類似買票行為、似不在乎一輩子辛苦、亦習慣於端視老天賞臉。蚊子館處處又如何?屏東機場收攤了,當初風光剪綵之高官作何感慨或懺悔?昔日爭取每縣一機場之民意,如何製造?今復何存?

        成天拜訪民眾屬否騙選票,不騙選票如何當選?排滿行程是否沒時間思考國家大事?政治明星須否思考國家大事?領導人須否兼具智慧與德行?智慧與德行是否與拜票相衝突?完全民調治國,何須選賢與能?與民意有違如何可能成為政治明星?工程配合款,為何長久成為各縣市不合法之默契?誠實於現代國家屬否美德或應身體力行?參議員葛蘭姆雖認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克萊佩310日利比亞格達費政府軍可能最終戰勝反抗軍之分析可能正確,但卻要求其下台,因認其不應於公開場合如此宣說。

    公共建設經費明年缺1400億,各級官員卻說加薪不會影響預算,並硬幹。善良之公務員反問,為何不一次性年終獎金即可?儘管預知未來有數十所大學將倒閉,我們仍年產數千博士、數萬碩士。國家儘管面臨如此許多挑戰,在政黨政治邏輯下,政評家依然熱情而冷靜分析民進黨猶如游牧民族,「從生活、性格到意志,整個機制就是渾然天成的戰鬥體,隨時準備戰鬥,一切以求勝為價值」,不知道德、人格與典範之意義;「國民黨則好比佔有沃土良田的農耕社會,物阜民豐……淡忘了臥薪嘗膽的苦歲月,如今只想再過上安逸的好日子。」孰人戒慎恐懼「君驕侈而克迪,是天益其疾也,難將作矣!」?整體社會豈非迷惘或仍念茲在茲追隨西方社會似已落伍或問題叢生之表象進步思想?是進步?抑落伍?其判準何在?199011月美國通過奢侈稅,嗣19938月因有害經濟發展而由國會廢除。究竟是否足堪式範?抑或民情既有不同,本應不同處理?

        高唱法治之民進黨,為何執政時期中,總統府高階首長辦公室38924收文,歸檔率僅6.76%?簡錫堦「我常批評國民黨是財團政黨,但立委當中,仍不少具羅爾斯所謂『基本善』的人,雖然他們聽不懂左派語言,不認同社運理念,冥頑難馴,但民進黨不也如此嗎?」依內政部統計,80年離婚人數359千餘,99139萬餘(女725千餘、男664千餘)(尚不含分居及未辦手續之黑數),其原因有個性、經濟、政治或宗教信仰及外遇。小三盛行中,犀利人妻有300萬觀眾(有人看戲、發洩與投射),台灣社會病否?「當私密的『幹』加上親密的『娘』,在助選公開儀式中,透過鄭弘儀生猛煽動男性霸權勇猛超前,台灣努力多年的性別平等教育毀於一旦。」正義聯盟性侵樣本中,刑期比法定最低還低者佔35%,亦僅討好社會系統精神(自由、隨性)之一例爾。

        8年前,立院科技委員會聽證會邀齊經濟部、衛生署、教育部、工研院、國衛院、中研院、生技中心正副主管及負責生技政務委員參加。某立委問:「你們機構皆有作生技研發」,眾皆點頭;「你們哪位知他機構作何生技研發」,眾皆默;「哪位或何機構,是負責協調台灣生技研發」,眾再默;轉問該政委「你不是負責推動生技的政委」,該政委微笑不語。此情此景對照我岸嗜指大陸不民主,豈非更行印證詩曰:「(爭者)胡不相畏?不畏于天(之故)」?他如農漁問題中,孰人在乎天災預警、經濟預警(產銷、市場供需、價格波動)?孰人介意或細究填海造地及築堤治水屬否舊思維、該如何解套或補救?孰人虛心檢討水系經營、區域防洪及流域治理權責是否配置失當?塑化劑如可一罪一罰,以詐騙為害之烈,何不仿效?致令犯人聞將回台受審而破涕為笑?生民何辜?

        國安密帳案,台北地檢薛維平檢察官奉命「不准傳喚李(登輝)、不准起訴劉(泰英)」。高院法官為何常有風紀問題?為何性侵女童常輕判?監護權歸屬中,女性與倫理價值當如何權衡?心證不公開而使法官如藏鏡人,真有充分理由?為何法界有人感嘆國內阿諛拉抬之虛矯:你捧我「從台灣看宇宙」之世界級大師、我吹你系出外國名校之「新秀」。鑑諸德國思想界大師哈伯瑪斯祝賀集中,聚焦不同流派泰斗十餘人,各自討論批判哈氏各觀點,再由哈氏回應乙事,論者謂國內祝賀集輒係與壽星無涉,內容優劣互見之雜文。為何有此文化之不同?美國僅有9位大法官,台灣有15位。因台灣常創奇蹟而很偉大,似只須裁為9人,待中華民國統一中國後,再增為15人,以媲美或驕美國即可?面對如下之質疑:「面對我們的質疑,司法院雖然不斷保證絕無預設立場,表示賦予人民參與判決權力之英美『陪審制』、歐洲『參審制』、甚或鄰近日本『裁判員』仍是可能的選項,一切有待委員會的共同討論與商議。但在接下來的研議過程中,我們看到的卻是司法院不斷進行媒體的公關操作,散布片面、經操控、存有理論上明顯偏誤的『意見調查』結果,聲稱『九六%的民眾可以接受觀審制』」,司法院副院長出面「闢謠」指稱:「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尚未完成。究竟事實真相如何?為何真相如此發生?

        面對優衣褲風潮,日人不可置信台灣人如此瘋狂。LV精品營業欲漲升之餘,毛利已逾60%,而台灣則不厭倦於補貼數百億興建保5%電子廠,以壞區域環境。台商做一雙鞋之FOB價格是9.99美元,Nike在店頭賣99.99美元(透過物質設計、英雄代言、形塑美好生活之洞見、冥想正合我心之修辭),吾人似乎或僅能樂在其中。大陸團費1.5RMB±5千,落地後行程每日75美元,據說經三層剝削(含政府及業者)。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競爭力排名中,政府效能倒退;參選人慷國庫之慨,行類若「一鄉鎮一停車場」之白目建設;公務員與民代爭相訂立獎金、補貼與特惠(立委每月可達八十餘萬)、人民申請書東壓西丟。欲救台灣經濟陳痾,似須大刀闊斧,如全體公務員裁員或減薪1/3,庶免優渥工作條件及環境自民間致命吸引優秀人才,而共溺於無效益或效率之政策制訂及執行政府,舉國皆傷。如有智慧如此為之,欲為彼等謀新職,當非難事!「公立大學躺著幹,私立大學剉咧等」,只剩下「吃皇糧」之大學是國家災難。上下交相賊之結果,焉能奈何「若上之所為而民亦為之,乃其所也,又可禁乎?」

        一位清華教授就塑膠粉或三聚氰胺於報章私竊低吟:「你們知道西點麵包香噴噴、軟綿綿,為什麼同樣是麵粉做的饅頭沒有香味?為什麼生產這麼令人垂涎的香味?為什麼本來不該很Q的食品變成很Q?為什麼本來不該很白的變的很白?你們知道台灣的五穀雜糧含有黃麴毒素的百分比嗎?保養品、鮮奶含有X種不該有的物質我知道太多太多不能說的秘密,擋人財路,老命休矣!」早餐店老闆看塑化劑新聞,口罵「夭壽」,手將冒煙蘿蔔糕置於放塑膠袋餐盤;宴會席上,高溫佛跳牆甕上封著保鮮膜,台灣人何曾怕了?環境荷爾蒙第一、世界第一之健保制度,也讓我們博得用藥量世界第一。當然,免不了洗腎亦榮獲世界第一。黃淑英為何擋DEHP納入管理?沈世宏為何決定縱放?

        亞太水產種苗中心夢想,因泰國蝦類育種、病毒防治、挪威鮭魚養殖、日本黑鮪完全養殖、大陸成為世界最大養殖生產國,而逐漸幻滅。何一執政官長預測、在乎或臨懼「機會稍縱即逝,錯過時不我予」?結黨營私或縱放結果,樹倒之時,不免集體「臨其穴,惴惴其慄。」非典型就業造成最高5%者所得為最低5%者之66倍,貧窮主因非因懶惰或特殊不幸(如殘廢)。依內政部數據,10.8萬貧戶中,有8萬失業或非典型工作。依主計處98年統計,從事臨時工作或勞動派遣等非典型工作有68.7萬人,其中近30萬薪資未達基本工資,可分為「低收入戶」、「遊民群體」、「蝸居族」。後5%年均收入6.8萬,每月以五千餘元度日。遊民已自老殘擴及青年、中壯及家庭。加薪固於政客或領導統御無妨,納稅人民何辜?低收入戶經濟幸福何恃?

四、內部統合

        內部問題如此之夥,朝野依然理智或邏輯所指之道少由,豈非在在印證羅素「或謂人乃理性動物,吾一生持續尋找支持此論點之證據。」全民耗費如此許多情感、資源與腦力於爭辯台灣是否為中國一省之簡單事實,然於厚植國力卻無興趣。118日及321日兩次飛彈試射23枚,國造、法造、美造表現各為805067分。然內耗之台灣,於國外不賣時,臥薪嘗膽自行研發;研發成功後,常因國外即刻願賣,而著手坑死研發團隊。其原因為外購品質不良無責,內購則有立院質詢或監院調查,致國防部偏好外購。中市夜店大火喚不醒人民及政客警覺,「安全不合格,夜店照High」。未知是否猶如面對霸凌等社會亂象,李遠哲感嘆「人沒有道德,就沒有價值」,隨即有人質疑其支持民進黨是否道德,並稱學問與人品無關,猶如台大博士生比中指阻救護車者然。既然無人聖潔無暇,在民主大鳴大放、誰也不服誰時代中,既無一槌定音之士,何人受有信服而能定義是非、對錯、本性或正義何在?

        口說理智、體諒與修養,甚屬容易,如「論心不論行,論行貧門無孝子;論行不論心,論心天下無完人」,然面對選舉利益,猙獰或醜陋之本性即顯露無遺,如高市淹水,為護菊而辯稱「睡著不是睡覺」,論者謂「睡覺睡不著,有也;睡著非睡覺,謬也。」相對於此,薛香川與岳父吃地瓜稀飯及劉兆玄理髮兩皆下台,皆未受有民進黨呼籲之「人性化對待。」此情節豈非差堪比擬98日龍山寺「晶典臻品」遭竊水晶球一顆,朱女報案,正在現場與警方研究影中人,乃江賊定勝湊熱鬧,眼見影中人竟為自己時,轉身快跑仍被逮?再如吳揆認無薪假理念應得諾貝爾獎,而被勞團抨「傷口上灑鹽」,吳揆「這種苦心孤詣,怎能算是失言?唉!老天吶!」感嘆之根源究係出乎民主常態或內部不統合?

        「怨之所聚,亂之本也」,紓怨乃治國之基礎功夫。「怨豈在明,不見是圖」,待怨勢已成,未免太晚。解消或針砭醞釀中民怨,方見智慧。政治人物竟日拜票取寵,未能解決責任制超工時霸凌、親子關係之正向與反向霸凌、政策取捨霸凌、ETC一再縱容廠商或修約、房價令人民挫折……諸問題,亦似未能慮及每一職位皆有周邊關係、反思曾勇敢捨棄做人根本道理或核心指導方針,待老共撿拾後,今年始再重拾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卻猶掙扎於必選與必修之中。

        政治人物於宴會或勝選記者會上,必然擁抱或吟誦「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然此兩會之外,總是針鋒相對,不知統整或真誠合作之利益。古希臘以美麗形容道德、情操與品格,今日則藉塑身與瘦身謀之,渾然無感於以色列古訓「婦女美貌而無見識,有如金環戴於豬鼻」。類似台東達仁鄉土坂村警員白光輝因服務熱心與村民打成一片,綽號小白,村民相約不得稱狗為小白之情節,何時得能生諸政客身上?或謂武士道精神,讓日本不為災難擊垮,而追求現代化之台灣似自認國民素質遜乎日本,而覺仍須加勁效習西方,致傳統是否受創或毀滅尚可暫拋一旁。岩手縣海盆底起造之64公尺深大海堤,於9.0級地震中瞬間瓦解,雖證明人力難以隔絕天威或傷害,然人間深層苦痛常非來自現實創傷本身,而來自社會、家庭或親密者可提供安全、可預測或支持之想像之破滅。至其無以預料或計算之後果,似乃歷史或社會之主宰力量。政治人物如能心存統合以福國利民,必能因「相隨心轉」或西諺「人逾四十當為己貌負責」(Every man over 40 is responsible for his face),而皆能面露靈秀或氣宇軒昂。

 

參、應循之路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政治人物或國人會因前此所言,心生感觸乎?會覺台東元旦迎曙光,太陽連六年不露臉或藏些許玄機乎?

一、政治、經濟、社會與永續環境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民調認政治領袖不誠實者61%、權利太大53%、不道德49%、無能力45%。在舉世絕大多數國家採行西式民主制度之民主大盛時代中,地球人依然相信西式民主為相對較佳之政治制度,而志在追隨奉行。回觀威權大陸,雖組織結構不免存有各式受批判之缺失,然如單獨受調,前開四者或將勝出或綜合較佳。自經濟面觀之,大陸有步驟實施經建計畫而採收經濟奇蹟。相對於此,蘇俄及東歐採休克療法,導致幾乎休克。此於政治面,豈無可借鏡?1929年胡適因批「總理紀念周」:「上帝可以否認,而孫中山不許批評。禮拜可以不作,而總理遺囑不可不讀、紀念周不可不做。」而成反動份子之年代,應皆已遠颺兩岸,則人民當如何針砭國政、國家或領導人當如何接受批評而獲益、納策或納才,當屬首要課題。

        一般認為企業與社會之互動或衝突因子有二,其一為源自企業個別成本不等於社會成本之市場失敗,而須以政府課稅或補貼解決。此層面固有正義之基礎,然存如何處理市場及政府皆有失敗或無效率之問題;其二為分配之衝突(即不公平),導致財富分配日益不均。龍頭企業雖於主張自由競爭資本市場之好時機中獲大利益,卻於金融海嘯時,要求紓困、不願倒閉。吾人雖知如政府介入,亦可能面對政府失敗;如過度強調或公權力介入謀求公平,亦將扼殺自由創新,然如何於此等衝突因素中規範合宜之企業社會責任、政府介入準繩或規範性社會分配正義,當亦屬重要國策。

        唐太宗「吾有天下,未嘗數赦者,不欲誘民於倖免也。」在追求民氣指數或支持度之時代中,孰能禁得起施惠民眾之誘惑?孰又在乎「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有無道理?猶如「戰爭僅屬延續政治鬥爭之替代手段」,「社會運動則為體制內政治活動之替代戰場」,例如,當年喊得價響之「反核就是反獨裁」口號。昔日結合天意與韜略逐鹿中原,今日以口號與傳銷贏取政權。政治人物應皆有基本善,然激烈競逐結果,言行、現象或政策解讀與決策必然變形而扭曲,有如多元入學演化結果,就去年台大物理系(指考20人、推甄35)排名超越電機系(指考82、推甄81)之現象,不明指考與推甄人數策略所造成排名效果者,即解讀為更多學生重視基本科學。此外,面對應指考先、推甄後,以免多數學生高三無心上課、浪費生命;並免多數學生花時間及金錢(或含虛假)備審推甄之呼聲或建言,教育單位或政客亦徹底實踐「人微言輕」之宿命。

        雖詩曰「民之多辟(僻),無自立辟(法則)」,然民為何多辟?不在移風易俗?西式民主中,政客以高明騙術包裝舔血競選手段,資以競逐政權。有誰在乎或研究某些社會現象所代表之意義?楊梅遊民瘋「台灣之光」王建民,96年間往超商竊十九勝專刊,29歲超商店長陳國治拖至二樓,以「打壞人用」球棒毆擊致死,判十年。去年920日,48歲羅男向姊夫借計程車,在林森北路載醉酒女客,抵成都路後未醒。開後門欲喚醒,卻見面目姣好、酥胸微露,不禁親揉外加猥褻。路人報案逮獲,雖滿頭高跟鞋傷,無解警方送辦。霸凌不僅是教育體系或制度之問題,是否與民主選舉之相互攻訐、割喉競爭及自由主義所衍生之毒舌(打倒威權時,未建立權威)、無限度主張愛的教育、鼓勵代替打罵(零體罰)有關?如何解決?法官忘記彌封有罪、律師影印秘密資料作訴訟目的外使用(使當事人持槍恐嚇證人),因尚未立法而無責之事件,雖曾沸沸揚揚,教訓何在不明。待法官被判無罪後,更是集體忘記該事件,而宛如不曾發生。

        富山健太郎主張:科技僅能加強人類企圖與能力,非必能改變社區;在非洲僅0.5美元之寄生蟲藥即可降低25%因病所致缺課率,則花百元買電腦是否划算?有人推測如非雨量銳減,即係豪降原因之一為:台灣上空溫度太高,推移降雨帶至花東外海。並因農田灌溉面積減少,導致地面與上空溫度上升。依水利法,供水順位為家用及公共使用、農業用水、水利用水、工業用水。前項順序,主管機關對於某一水道,或政府劃定之工業區,得酌量實際情形,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准變更之。五月間,彰、雲、投三縣農田水利會聯合祈雨「再不下雨,稻米產量恐減半」之際,彰化農田水利會正代為發包一預算尚未通過之22億「中部科學園區第四期(二林基地)調度使用農業用水計畫工程」,預計自嚴重缺水之集集攔河堰,每日抽3萬頓賣國光石化、6.65萬頓賣中科四期。國光胎死後,長24.5Km、深5m、廣數十公頃水泥沈沙地越域引水計畫依然進行,且無重新檢討之兆。在糧食自給率偏低下,新水利明星李鴻源主張「台灣農業用水所佔百分比偏高。」究竟我們有無、或當有何種農業政策或用水政策?台電之遭遇有無可取法?台電配置發電方式主要依賴技術官僚與專家菁英,而瘋綠電行動聯盟倡人民能選擇有機食品般,選擇環保設備或綠色電力。

        依黑格爾,悲劇之源不在正義與邪惡之對決,而在自居正義力量之互不相讓,循致終究衝撞互毀。豈只藍綠對抗或政黨政治有此適用,傲慢與偏見幾乎無所不存。「台灣研究以論文篇數為準;科學發展以諾貝爾為目的;教育以奧林匹亞為目標;體育以國外僱用為標竿;經濟以完全GDP為目標。」故台灣常成為西方學術之代工,而無怨無悔。宜蘭地院黃瑞華院長因陳嘉年法官未慮及二度傷害乙事所受處罰太輕,憤而辭職,一陣喧囂後,黃院長改稱誤會一場。吳珈慶落籍大陸體現「生存是王道,民主是基礎」,「我知道走了一條最不能被原諒的路,但不求別人諒解,我當然會在意別人怎麼看我,但我不如去想明天的午餐在哪裡?」政治人物或政府究竟為人民或國家辦了何種實事?

        好逸惡勞乃動物之本性,捕鼠長賴利貓到任唐寧街10號後,雖有高貴飲食待遇,卻不守本分盡力對付鼠輩,竟在沙發上打瞌睡。爭自由及民主後,社會上寧未充斥不求上進、卻耗費資源之實例?英作家王爾德:世人知每物之價格,卻無以知任何事物之價值。路邊小吃攤、巷口麵包店、樓下珍珠奶茶店皆漲,豈非追求經濟成長之結果?經濟成長真會自動惠及一般民眾及窮人?論者謂事實是:收入不平等更惡化及貧富更懸殊。陳光標高調行善我們似有厭惡之情,然去年全台鉅賈盈利逾一兆五千億,我們自豪有素質之低調行善,國人如知悉豪門總共捐款若干,會否重新評價自己之行善素質?

        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之海嘯洗私欲、天譴說,被迫吞回。然如世人繼續永無止盡消耗資源,下一個天譴豈其在遠?嗜佔便宜或慷他人之慨,莫不耗費資源之屬。BP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以賠償之名支付密西西比州小鎮Ocean Springs後備警官人手一支Taser電擊槍;Gulfport市郊下水道添購一輛30萬美元真空吸污卡車,但一滴油也沒吸到;Biloxi市政府買14輛休旅車與小貨卡……。專家有崇隆聲望,然K. Anders Erricsson認專家實僅不斷練習而已;人人皆欲成功,然Malcolm Galdwell謂成功者,無天分之異,逾萬小時之重複練習當之。人之自我鞭策過程中,如何得能少耗資源,而依舊自我實現?美國國家經濟研究院David NewmarkWilliam Wascher歸納102篇最低薪資與失業率相關實證發現:三分之二以上支持「調高最低薪資導致弱勢族群失業率上升」,其中32篇較高影響力文獻中,28篇如此支持。專家意見與勞工心聲或國家政策相左,究竟孰是孰非?真確答案何在?

二、中式民主自由之追求與堅持

        洪秀柱願代挨子彈,因「連勝文年輕、有家眷、前途不可限量;而我呢?年紀不小、又單身」,此乃中國式生命邏輯。何謂西方邏輯?1884年英四位水手南大西洋船難,船長決定殺死並分食17歲男孩,因其為孤兒,且已奄奄一息,回國後遭起訴,差堪當之?不論古今中外,在利益爭逐中,不免有各式潛藏於社會之冷酷計算。然政治場域,理應出以崇高之道德訴求。才德兼備者雖可治國,然能否選上或願否參選西式政黨政治,顯有疑問。敗德亂行者,固不堪與聞國政,然擅於造勢勝選者,於國際上並非少見。至於萬人迷當選後,因才德泛泛,所致「平庸之失誤」雖稱不上「邪惡之誤」,然嗟嘆之聲豈少?

        商書曰「三人占,從二人」,民主或多數決豈必外來?為何時見民主必由西式民主?菲律賓作家Jose Dalisay感嘆爭取到自由民主,卻發現面臨更複雜之問題,「不能將一切歸罪於一位獨裁者」。廣大民眾得諮謀國政?1984年民主黨孟代爾宣示如贏得總統大選將增稅平衡預算,結果除故鄉明尼蘇達及華盛頓特區外,全部敗給雷根。在西式民主中,豈非英作家喬治歐威爾所謂「政治語言將謊言變得像真相,謀殺變成值得尊敬,卻使真實之事成為如風吹過一般」?比較西式民主社會與大陸威權民主社會,吾人是否應贊同翁山蘇姬認人類社會有四種腐敗:貪婪、偏狹、無知與恐懼,因此所倡導之心靈革命,遠比爭取西式民主重要?如政治人物皆能或願「做你該做的事,而不是想做的事」,則以威權帶領之民主果實,豈難預見?舉世政客之醜態、追求物欲所引發之地球災難,如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心靈革命之核心,真難見天地人之和諧?刺客鉏麑受晉靈公派刺趙盾,觸槐而死前,歎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趙盾之恭敬及鉏麑氣節於今不再動人?

        真理有時並非存於一時所察覺者,南縣歸仁國中梅花鹿去年12月上旬傳由五名青年虐殺,迄中旬以錄影帶使案情逆轉,實係以棍棒驅狗救援。真如史達林「真理需要謊言大軍之保護」,當屬悲哀,應非真實。蘇貞昌所言「生存是王道,民主是基石」,前句應屬真理,後句應涉乎台灣自豪之西式民主。然依前文分析,民主或多數決之概念早存老祖宗腦袋,吾人今日所驕或恃者何?想像之茉莉花香襲倒突尼西亞及埃及政府、並引發利比亞內戰,此三國國運或人民更好否?就賓拉登於巴基斯坦遭斬首乙事,論者謂依西式民主原理,一主權國有何權利(力)在另一主權國,將他一主權國人「就地正法」?相對於此,重慶酉陽土家苗族自治區自去年一月起,GPS24小時全面監控黨政幹部行蹤(如不定時開通視訊、以證未出入不正當場所),是否更能確保真正民主或大同世界之早日到來?

        媒體總是唯恐天下不亂或以爭市占率為首務,一則西方「女性理想腰臀比例活化男性神經回饋中樞」之研究,經每日郵報報成「觀看曲線優美女性可予男性有如烈酒或藥物之興奮感」,到台灣轉成「看豐滿女人,男人如喝酒嗑藥」。台灣、政治人物或各領域方面人物常嗜媒體效應或爭曝光,至於國家是否進步或政策最終良窳與否,曾獲多少真正關心?「以健保為平台,以人民身體拼經濟,菁英忙於各取所需,敢的鋌而走險,不敢的也被業績整得精疲力竭」。「台灣每人每年用藥為美國6.6倍,醫院藥劑師以3.2/帖速度配藥(日本12/張);高喊長期照護,卻不思分散服務之醫療宅經濟乃其活水」。社會縱容菁英,菁英醉心鑽營而無自我檢討能力,國家如何進步?

        中國古代文學或古訓漸趨式微中,雖萌復興之兆,然今日時代,感動人們之主流警惕、教訓或勵志諺語常須取自西方,如17世紀文豪米爾頓「心乃人自身所在,其得使天堂成地獄,亦可使地獄成天堂。」史丹福大學教授Philip Zimbardo之監獄模擬實驗中,扮演獄卒之好學生凶性大發、扮演囚犯之好學生人格受創,因而論結:體制出問題之社會將誘發白紙(青少年之純潔)全染黑之「墮落天使效應」(Lucifer effect)。吾人之社會體制究竟有無出了問題?
          
81日達賴喇嘛接受法國「世界報」專訪指出,他堅信選舉才是領導人產生,只未知他澈悟幾分「儘管主流保守派和主流自由派對許多問題看法南轅北轍;怪的是,他們各自提出的解決方案和結果卻常大同而小異。」亦未知業經否類如強制性交修法之精密邏輯檢驗:言論常頗中肯之張升星法官認婦團將「原本客觀判斷的『難以抗拒』,突然改為主觀臆測的『違反其意願』」。婦團認此乃法官性別意識不足或思考偏狹,因「難以抗拒」非必純然客觀之判斷,而後者之認定亦絕非主觀臆測。故修法後,被害人不再須證明「不能抗拒」,僅須證明對方「違反其自由意願」。再如,假設男人統治世界,女人卻統治男人,則世界究竟由誰統治?男女須否或有無可能平等?「穆嬴(晉襄公遺孀)日抱大(太)子以啼於朝宣子與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偪(逼、脅迫),乃背先蔑(受遣至秦迎公子雍)而立靈公(大子)。」

        理論與實踐常存落差,理智與感情常相衝突,實然與應然亦有間隔,想像與實際恆非一致。恐龍法官引發「白玫瑰」運動之餘,法理或邏輯上,法官未必真可苛責,然社會非但「幹,太瞎了吧!」之聲不絕,且浩嘆「正義之神,她不但是瞎,且聾!」就此,戮力追求法治國理想或民主化者曾能何種改善舉措?宋公子鮑(著有德行)禮於國人,宋饑,竭其粟而貸之。年自七十以上,無不餽貽也,時加饈珍異,終成宋文公。目今老人年金或其加碼或其類之出台,如非出於政治權力競逐,其制度之設計或許真能促進安居樂業。政治鬥爭或主體意識得以如下方式扭曲政策或公義:「國光石化是扁政府時代的政策,綠營對輿情一向敏感,討好民眾不遺餘力;反『八輕』一成氣候,原創者或不發一語,或向民眾悔過輸誠,甚至倒打一耙;接手的國民黨卻把過繼當親生,真心地呵護這顆超高溫石化燙手山芋。」國民黨因而獲評:「疾,有藥醫;蠢,沒藥醫。」

        公民與政客/黨之三種連結:築基於個人魅力之奇理斯瑪型、特定物質誘因之侍從主義型及政策之綱領型,然除侍從主義者或強烈民族主義者常被政治動員外,眾多選民並無民主體制下應有之公共性,整個社會或政治領域成為政客構築之巨大、隱形利益競技場,其形象、理想與成就遠不如開明威權或老共。民主除多數決外,尚有以下理想面向:公平選舉、開明(公共理性)審議(依立法院之表現,可得實現?)及平等參與(故不能迫令或有無形教育人民:如不同流合污或譁眾取寵,即難或無成功或出頭機會)。依台灣及舉世西式民主實踐,對比老共之中式民主追求成果,吾人真須無悔鍾情西式民主,而拒斥中式民主乎?茲以西式民主中高風亮節之政治責任或出事辭職(尤其是上任未久或分層授權下屬負責)為例,對比「597BC秋(邲之戰後),晉師歸,桓子請死,晉侯欲許之。士貞子諫曰:『不可及楚殺子玉是晉再克,而楚再敗也。楚是以再世不競(兩代不強)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夫其敗也,如日月之蝕焉,何損於明?』」真無中式民主之空間?開放大師Karl Popper認世上不存永遠有效之制度,唯不息之警惕是賴。任何制度有如堡壘要塞,必有類若門窗等可資摧毀之弱點。西式民主之弱點豈其在少?對岸不准我岸獨立,我岸何不要求大陸應認清自己是中國人,而不准信奉共產主義,同共築夢中式民主?

        李前總統因國安密帳被起訴、棒球明星打假球被判刑,引發社會清流悲鳴:「大人物、大幻滅,以後能相信誰?」在爭民氣指數之年代中,「川澤納污,山藪藏疾(毒蟲),瑾瑜匿瑕,國君含垢」不復高超;「君能制命(發佈正確命令)為義,臣能承命為信,信載義而行之為(國家之)利」不再動人;「我無爾詐,爾無我虞」之不欺暗室不再流行、爾虞我詐已成常態;追求或回歸古老傳統或中國文化象徵落伍;「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產物反物性)為妖,民反德為亂。亂則妖災生」不再具警示效果。人間既然處處反德,天地只得報以妖災不斷,豈非「民之多幸(倖),國之不幸也」?可有或何時得待「禹稱(舉拔)善人,不善人遠」之中式民主大盛時代?

三、長期目標之擬定與期許

        「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謂之九歌。六府三事,謂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似已少有人理會,換句洋話或將博得較多青睞:如八卦爆料之簡易話題(easy talk)易驅逐品質話題(quality talk),循致「劣幣驅逐良幣」(Gresham’s Law)。聳人聽聞之本國言語或許吸引注意之效果不錯:魯迅「又何須尋那掛金字招牌的導師」、「問什麼荊棘塞途的老路」、「尋什麼烏煙瘴氣的鳥導師」,據此知名政評家王健壯批李家同:不要在不知不覺中帶領年輕人和社會,一步步走回「荊棘塞途的老路」,並指出大陸目前流行導師,故以有人痛批「今天的青年導師往往不是引路者,而是落後份子」及「老一代引導的,只是返程,而不是前路」,資以助辯。不可諱言,魯迅與王健壯皆一時俊秀,但真正之導師、賢明之老一代或李家同屬否落後份子,或許在久遠之歷史長河中,將有不同評價。

        使命感非候選而應勝選、亦非連任之藉口,前此所揭如此許多願景或問題,宵旰辛勞恐亦難各方周全,各路逐鹿中原豪傑興致盎然之底蘊何在?究竟有何良策得以因應諸多疑難雜症?弱勢大學心聲「台灣並不是每一所大學都要成為『頂尖大學』、都要成為學術生產的工廠。但仍然有權利要求在平等的基礎下,發揮各校的特色,培育眾多的下一代。更重要的,國家不能以全民的資產只照顧少數菁英,更不能犧牲弱勢者的權益(雖『教學卓越』,預算卻攔腰減半),來成就優勢者的未來,讓弱勢者最後只剩走上街頭的權利。」「五年五百億讓少數大學獨享豐盛國家資源,卻讓多數學校苦哈哈的等待救濟度日。」「台灣的教育往往流於政治面思考與演化,而主其事的技術官僚因不必承受政治考驗,導致制訂政策搔不到癢處。」「如果一項教育政策只是著重在表層的效果,卻深層的傷害教育的本質,甚至形成生活惡化的根源」「有了五年五百億和正教授分級制,所有的人都被迫要走同樣的路,甚至跟不守學術倫理的人爭排名與業績,以免被他們羞辱。」「我(彭明輝)所承襲的學術傳統旨在明辨是非、破除愚盲、探索社會發展之未來、培育後進,以促進社會之公共福祉,而非用以圖謀個人之名利與地位,或虛幻之世界排名」,因而在「道不同,不相為謀」下離去(退休)。台大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清大「厚德載物、自強不息」、交大知新致遠、崇實篤行、成大「窮理致知」知多少?

        媒體大盛時代,受眾或人民習於語不驚人誓不休,如無類若「本島不歡迎未達放颱風假之貧弱颱風,請增強或改道」之重口味,已難博得版面。在個人主義或人權或民主時代,「數據不死、爭論不止」似乎理所當然。至於有無深層體會牛頓「複雜化簡單之事,得發現新領域;簡單化複雜之事,得發現新定律」,或待探討。日常生活中之方寸,雖不能常如拿破崙「在愛情戰場上,唯一獲勝秘訣是逃跑」之浪漫,似亦難恆如商書「無偏無黨,王道蕩蕩」之嚴肅。何種政治制度方屬正途?聯合政府得否企盼詩中「惟其有之(德),是以似(嗣)之」境界,以求國祚綿長?國光石化、核能何去何從?精彩之4月份中,12日台南東山永揚垃圾掩埋場案環評遭撤銷、15日營建署駁回苗栗後龍科技園區農地變更、21日國光石化環評總決戰、及30日廢核大遊行,予吾人何種覺醒?

        在「新政商關係」或「新重商主義」中,台灣今日政經愈趨由行政官僚、地方派系與資本利益集團形成之「新保守聯盟」所把持,其著例為土地使用計畫變更及徵收。然「俟河之清,人壽幾何?」有如吳揆所嘆:等經濟真的變好,「要等到哪一年」?勞工月薪不滿3萬元者,逾360萬人,為何50萬公務員得天獨厚?為何只見加薪,而不能仿油價,依國家實力或治國實績加減薪?依一時民意制訂政策,是否等同鄭子騑「民急矣,姑從楚以紓吾民。晉師至,吾又從之。」亦有適用於親美、親中之選擇?

        工研院講授如何破解勞基法,頗是刺激,雖吳揆緩頰機構大、難免感冒或犯小錯,究竟是勞基法並非良法而須鑽漏洞,或工研院此舉僅是協助不解門道之中小企業贏取經營生機?Michael WalzerPolitics and Passion一書中所指:現實政治未曾僅為深思熟慮之理性討論過程;無論政治教育、宣傳、組織等,常非思考後行為。是否屬實?予人何種啟發?朝野或菁英間之對決猶有未足,代溝之間又當如何弭平:李家同批年輕人花太多時間在臉書與PTT上,楊蕙如「我們不應花時間指摘李家同,而是對這些跟不上時代落差的人,抱持著同情體諒的態度。」縱使同脈相承,分支理念之間如何調諧:社會保守派一方面反對墮胎殺生、另一方面主張自由擁槍殺戮敵人。

        捷運內外環境差異頗大,然人們已習於捷運內受拘限之自由。無限之自由,真屬人民之福祉?Susan Manshart讓電視、網路、手機、電玩離家6月,發現只有少許不便,然家庭生活品質大幅提昇。去年9月間,彰化陽明國中校長因拒採能力編班,大受教育部肯定,卻因此流失180名新生。官民間為何存此落差?「阿扁將公務員從『管理者』壓為『服務者』,使洽公者賓至如歸;國民黨與官僚體系一家親,公務員有尊嚴、士氣高、上下一心默契好、政策推動順暢。」但政績未必反映民調(或謂雷根只會說笑,卻備受愛戴)、民意支持亦未必等同選票(如高支持度之邱吉爾落選)。深度探索之期刊受眾相對較少,電子媒體以花絮沾醬為主,平面媒體限縮單一偏狹視角,在追求物質時代中,更易養成人民普遍見樹不見林之習性。檢視第一期55百億成果,僅增兩篇「自然」與「科學」文章。學術研究項目或會議議程設定、問題界定、方法援引、科學指標訂定,本土學者皆須仰賴外來和尚背書。豈非可悲?哀戚有其涯際?

        「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彰顯民意之崇高。已故大法官Warren Burger「法官裁決基礎應係法律,而非公眾意見,他們應完全漠視當時壓力」、現任大法官Stephen Breyer「吾等為此工作非為受人歡迎、非根據多數民意、更非為媒體所欲寫而決定何所為」、大法官Ruth Ginsberg「法院不應只在乎某天天氣,而應留意特定時代之氣候。」善體民意乃悲天憫人之領導者格局,對抗、漠視與引導民意之走向乃開創新時代之不凡與不朽豪傑,孰人得兼而有之?

 

肆、結語

        詩曰「其惟哲人,告之話(善)言,(始將)順德之行。」世上哲人幾許?願覽本文之菁英若干?得閱本文之同胞幾何?覽後動容者幾人?因動容而身體力行者幾多?力行得其法而有功者得現否?

一、假參選之結語

        總統一職固然誘人,然本人服膺「行一不義以得天下,吾不為也」之古訓及「爭來的不香」之智慧,不願投入本文所無好感之西式民主政治競逐中,僅以本文參與現時民意所崇奉政黨政治之競選。在不登記、不插旗、無競選團隊與活動情況下,雖可想見必然選不上,然不用為國事疲於奔命,而得繼續修身養性,「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或許政壇無我會少些精彩或有趣、或許我不忝列國家領導,GDP會疲弱無勁或難見移風易俗、或許我不積極獻策,施政會少見章法或積弊難除、或許我不登高一呼,朝野仍將惡鬥或仍聞民間苦聲;然我師承五千年文化,尚無意願在謾罵或喧囂選舉場子中,爭強鬥狠;雖有膽小怯戰之譏,然我尚未準備為取選票而胡言亂語;雖或遭竊笑無現代公民觀念,然我本不認同西式民主乃人類立足地球之良法美制;雖或形同行屍走肉,然人生時也、命也、運也,夫復何言或何求?

        治國須靠智慧,智慧來自冷靜與孤寂之沈澱。人養其智慧之不暇,為何有空東奔西跑、四處拜票?或謂既有百官分工,何事獨任一人?非也,百官應屬菁英,然詭譎世局中,國政欲為妥適因應,本屬艱難。領導人應具足智慧引導或教育菁英,使人民及國家同步向上提升。茲以政商交往、貪腐無窮為例,美國政府一隻原子筆10美元,購買量最大、卻最貴。豈非古今中外皆然?只能吟唱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茲為今人之無奈設例抒解:某地有兩鐵軌,停用之一條僅只一童嬉戲,其餘眾童皆在使用之一條嬉鬧。火車駛近之際,身處鐵軌切換器旁之人當如何抉擇?習於短效多數決之時代,異類者本應效屈原之自沈、介之推之餓死首陽或徙居大陸圖展抱負?

        「仁而不武,無能達也」以言雖仁,如無武勢,應難成事。雖然,國民兩黨可愛之候選人,「我以不競為寶,爾以勝選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本人謹重申,民主、科學、人權,非西式民主之專利或必然。心態決定一切,虛無飄渺之牛肉不應成為政見。心態正確了、方向把握住了、各式各樣之真知灼見政策自然如泉湧,故而本人不屑於此發表政見牛肉。期盼你們與同胞們共同沈思本文所揭諸面向與問題,個人際遇何足道哉?

        法哲卡謬「幸福不是一切,人尚有責任。」同胞們,只給幸福而無責任之政見不切實際,或終將有後遺症。國民黨中非理性統一力量已不成氣候,民進黨中非理性獨立力量對該黨尚殘存些許牽制陰影,兩黨之共同目標皆在競逐政權,至於何黨能否使國家更美好,選民似已有某程度判斷。因採西式民主多年,就選舉預期與結果之落差,同胞們早有豐富經驗。粗分選民,不外政黨支持者、幸福生活追求者、因特定事件投票者及純為完成投票之隨機者,其中僅以第二種似最理性、為數也最多。然此理性似亦僅能築基於不可靠之政見,則西式民主究竟有無可採,寧難預見?歷史上每一時期與社會皆有其黑暗力量與因素,於目前之台灣者何?見本文而無感或不知興替者,或屬主要?

        兩岸因治亂之能力與現實,勢力益見西斜,徒嘆「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奈何?既知世常無伯樂,同胞們豈無任君而不能使賢之罪乎?如本文得能感動同胞一二,或許2016年邀江前主席與筆者搭檔競選,以企「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之功乎?

二、撰本文之結語

        「『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為君非吾節也。雖不能聖,敢失守乎?」成敗顯非人生之唯一判準,此生之顯沒亦非一條靈魂累世根基或因緣之總結算。更何況政治場域之顯隱,絕非人生勝敗之標準。「子叔姬妃(配)齊昭公,生舍。叔姬無寵,舍無威。公子商人(昭公弟)驟(屢)施於國,而多聚士,盡其家,貸於公有司(掌公家財物官員)以繼之秋七月乙卯,夜,其商人殺舍而讓元(商人兄)。元曰:『爾求之久矣!我能事爾,爾不可使多蓄憾,將免我乎?爾為之。』有星孛(光芒四射)入于北斗。周內史叔服曰:『不出七年,宋、齊、晉之君皆將死(於內)亂』。」我所欲所求乃千秋萬世之功業,目前尚不忍為一時一地之職位,於氣節上降尊紓貴以求。

        醫者常因養成階段參差因素,針砭疾病本有中西、確誤或良窳之別。救治社會問題或困難,本亦如此。以教改為例,縱已匯集無數菁英心血,然頗多「胡改一通」之批評。觀其病源,似欲取美國之長或功,卻無能知或慮其短或弊。全心全意師法美國之餘,既忘記社會慣性、亦無能解知形同摒棄自我優勢、更忘懷傳統可能之反撲。再如婚姻,花檢「實難想像是對個性不合的剛離婚怨偶」,而起訴傅崐萁,卻忘記或漠視其離婚理由係出於追求崇高目標之傳統。在法治國迷惘中,國家法律是否涉入民眾生活太多?

        無菁英治國,國難成國。如此許多菁英治國,國家仍見有待克服或改善之失,究係問題太過艱難?抑或解決之道因故有偏?抑或菁英之見有其侷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可得期待於不久未來乎?

三、真結語

        逸詩「我之懷(戀眷)矣,自詒(貽)伊戚(憂)。」值江前主席生日前夕,謹以本文為賀。明年此時,共產黨領導階層似將換屆,擬撰「祈願中國」乙文,慶生之餘,擬為共產黨去除污名,並為開創富強或盛世中國作序(蔡清福民國一百年八月十二日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