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他說

文章精選

也談一個中國與兩岸談判 

    「儒者,以文犯法;俠者,以武犯禁」,此等略帶悲愴之宿命,在今日民主時代,已不多見!春秋時代,諸子大放厥辭,造就百家爭鳴之璀燦絢爛文化。中華民國從民權時代以還,迄於李登輝先生仍難革除殆盡君權氣息。李先生自無可比擬之崇隆聲望,遞轉至今日之乏善可陳。新黨也自昔日以李登輝下台為回歸國民黨時機之蓬勃氣息中,隨著理想之漸次轉換(例如立院金童搖變為電台金(?)童),似顯有氣無力之象。在「不知為何而戰」及「孤星照不亮滿天黑暗」心聲中,國民黨人才大有一一求去之勢。眼觀紛亂世局,那怕世界末日即將到來,不知何故興念也談一個中國與兩岸談判!   

    在對岸促通、促統之際,我岸在企業界撻伐以及黨、政辯護戒急用忍政策交相爭戰之間,究竟兩岸中國人應以何一方式重啟接觸?猶在海基會與海協會謀略與擘劃之中。檯面上動作不斷,除兩岸政治人物及兩會庶務人員理性與激情言論之你來我往外,雙方持續在策略方針上接招、出招與拆招攻防之間,看得人民眼花撩亂。除讓兩岸人民認知其官員並非尸位素餐外,人民著實難以自政治人物及兩會人員之言行,察知究竟其內心深處有無一貫脈絡或邏輯規則可循之章法,資以躋兩岸人民於郅治之榮景?

    按,一個中國是超越時空之情愫。在彼岸一向以民族主義灌輸及號召民心之背景下,堅持地理上台灣應回歸祖國懷抱,無寧是理所必然。根據我岸之民意調查,人民自早期大多數贊成統一逐漸演化成希望繼續維持目前狀態。此種心理狀態之遷移,應與以下因素有關:處吃國民黨奶水長大之時代裡,人民長期主動或被動浸沐在以反共滅共達成拯救中華文化及賡續民族命脈之教育或夢想中。在此種悲壯之思路邏輯或潛意識下,大一統之豪情與胸懷,實難以避免。然,激情與不可短期見效之宏遠理想,終究難以永續壓抑活生生之每日現實需求。遠溯黨禁時代之前,異議人士所倡議之台獨,即因台灣國際地位低落而間獲有同情,迄今仍為民進黨人所宗。幾經民進黨人之長期鼓吹、宣揚與論辯,並在不滿現實生活背景下借力使力,致雖贊成台獨者僅稍增,然希望維持現狀者則大幅成長。

    不管政治是否為某些人口中所稱之高明騙術、亦不論政治是否真如高官夫人眼見之可怕,人自母體落地之後,縱非情願,充其量亦僅得以冷漠自我面對身為政治人之角色,允無不受選舉通知單送達之可能!統、獨、不統不獨、既統又獨雖無即涉人民基本生活,然卻足震憾股海匯市,並轉而影響國計民生。邦聯、聯邦、獨台、台獨、一個分治的中國、一國兩制、一中一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ROC與PRC、Taipei China與 Chinese Taipei、中華民國在台灣、歷史的中國、文化與血緣的中國、現在的中國與未來的中國、兩個中國、統一前的中國與統一後的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與「一個中國不僅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難為有些老外竟然弄得清楚,卻往往令糢糊其間異同之國人汗顏!

    不幸生在戲弄文字之人間裡,卻有幸身為五千年歷史文化之中國人。疲於析辨複雜之文辭、倦於兩岸你來我往之長期無交集,懍於士大夫「拋頭顱、灑熱血」之猶恐後人,則縱胡謅而取笑大方,復何惜乎泛臉羞赧以盡言責焉?

    按,政治言語固然波譎難測,然「應乎天理、合乎人情」之微言大義,總能契乎黎民內心深處,而憾動、誘振人心共鳴。自然、真誠、符乎時代潮流與需要之簡單語言,實非政客、官僚所可扭曲或炒作!

    據報載,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有以下兩則談話「一個中國並不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等於中華民國,而是兩岸同胞共同締造的統一的中國」及「既然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什麼都可以談,當然也包括國旗、國號問題。」陽謀也好、陰謀也罷,果汪會長之言可信,吾「有識之士」誠難解云何我台海右岸之中國人竟然畏首畏尾若斯,乃懼乎坐於談判桌前,俾藉談判圖謀資以引領我中華民族邁向波瀾壯闊未來之宏規大制。當然,國民政府時期,每次談判每次吃虧上當之殷鑑未遠;而共產集權政府不守信義或承諾之史實,亦所在多有。然時代已異往昔,聯合國機構之成效或非卓著,唯處經濟合作與競爭日趨密切與慘烈、閉關自守早成天方夜譚、不守契約或條文之國度必遭國際制裁而使國力不能與時俱進、地球村之理論與實踐日益盛行、國際輿論日見其功之今日,如何求取國際奧援為己助資以確保條約或協議之遵守,僅屬一時戰術手段,允不宜因擔心契約或磋商之難保履行,而廢棄或拒絕國家宏遠戰略目標之追求。

    就前段兩則談話加以思考,吾人可得如次之析論:

    一、台海左岸之領導人確已表現十足誠意:以台海左案之土地、人口、科技、經濟潛力,台海右岸各項產業領先之局尚能維持多久?雖台海左岸之促統不無避免我岸未來分離意識或較強烈之困擾,然「中國只有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其唯一合法代表」之邏輯復為世界各國所普遍承認,則不願為國際孤兒、大朋友一一求去之台海右岸在形式國際地位上兀自猶能挺至何一時刻?種種條件似乎於我不利下,台海左岸以近乎無條件之「預設立場」伸出「談判友誼之手」,吾人欲逃遁「蓄意阻礙兩岸統一」之國際輿論口實,自是倍感費力!台海左岸卻據此已表現十足之誠意,欲事泡製國際輿論,自屬得心應手!

    二、兩岸談判之不可拒與不必懼:自反攻大陸時代之堅持統一或被統一,以迄有國家統一綱領今日之認真或敷衍追求和平統一,如吾人心中確存統一之理想,則在和解代替對抗、談判替代戰爭之今日,走上談判桌,實係統一兩岸無可避免之過程。統一之戰略目標既無可迴避,則談判之人、事、時、地、物等末節戰術目標,豈值吾人斤斤計較也?以時為例,吾人何妨即刻進行談判,卻將類似國家統一綱領近程、中程、遠程之規劃融入談判結論中!「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自不同」,相同血緣兩岸中國人聰明智慧之根基應本相若,則右岸中國人於談判上何懼乎左岸中國人?談判與限時辯論不同,口角犀利上,我或不如大陸與香港,然談判不須一時一地定輸贏或有結論!談判之最高指導原則應係雙贏,如未能雙贏,理應設法破裂並再造談判之機!如吾人一味退避談判,則除暗示十二億人口篩選出之談判代表絕對勝出二千萬人口所篩選出談判代表之心跡外,吾人之藉口何在?

    三、台海左岸之領導人確已表現十足善意:比諸彼岸「中國只有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其唯一合法代表」之圖騰,「一個中國並不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等於中華民國,而是兩岸同胞共同締造的統一的中國」之見解已形同低聲下氣、苦口婆心,緣何我岸仍然躊躇不前?而「既然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什麼都可以談,當然也包括國旗、國號問題」之內含又豈非猶如彼岸已然自我否定一切而企盼我岸濟助、共同雕塑一「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之新中國,此理想寧非我岸所衷心盼望者乎?「以小事大,易;以大事小,難」,我岸在此等言語「陰、陽」謀中,尚未能理解台海左岸之領導人內心確已表現十足善意乎?

    四、台海左岸之領導人已現開闊胸襟:又據報載兩則事實,即其一,錢其琛在去年聯大一般辯論時,於反對台北加入聯合國時,竟一反「常態」而未提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實台北加入聯合國行動五年來之首見;以及其二,據親北京雜誌「鏡報」報導,對兩岸統一,北京大到「國名、國歌、國旗都不是禁區」。乃有人質疑「五星紅旗是成千成萬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怎麼能換呢?」,江澤民回答道:「無數志士仁人拋頭顱、灑熱血,不就是為了實現國家的統一、民族的興盛嗎!」。配合此兩則消息,吾人益能印証「外交休兵」,非但不無可能,而且僅屬兩岸合作共謀民族未來之一小環節。然圖謀兩岸合作,則非透由談判無以奏功。一俟「外交休兵」,類似中非共和國此種酒肉朋友,將於三度往還外,再無可能魚利於兩岸之間,誠中華民族之大幸也!

    五、台海左岸領導人已默認共產制度之將銷聲匿跡:如共產制度可大可久,任誰亦無可能使之毀屍滅跡!「國名、國歌、國旗」之於一國,係屬何等慎重?豈可輕言棄改?我憲法第一條明文「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當彼岸認同我岸國名、吟唱類似「三民主義,吾黨所宗」、景仰「...緬懷諸先烈...青天白日滿地紅」之時,豈非中華民族為共產主義送終之機哉?簡體字貴為左岸官方文字,兩岸商用文書來往,左岸人士何須以繁體字回文?左岸人士揮毫以自娛娛人之際,云何仍以繁體字為宗?君可願相信,左岸同胞骨子裡仍然到處充塞華夏基因,一時流竄之共產制度因子即將隱沒於不久未來?

    六、台海左岸領導人已明白暗示其非共產主義之信徒:如前揭事實所示,「大到」國名、國歌、國旗,皆非談判之禁區,則「小至」背棄所崇奉之共產主義,實非難以想像。資本主義之舉世鷹揚,早非鮮事,即左岸沿海地區有限度實施之餘,已然花開遍地!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孰優孰劣,衛護共產主義悍角之翕然改從,已非新聞。然欲其明白宣示背棄基本法所遵奉之共產主義,究非脆弱人類之所敢坦然,故藉談判之勢,以去難言之惡,豈非正中台海左岸領導人之下懷?眾人皆知,資本主義有其弊害,然本諸良心,台海左岸領導人亦無以否認,人性之嗜愛資本主義遠勝乎共產主義。故依現狀,共產主義路線既已修正,則藉談判之勢,「本乎人心、應乎天理」以進一步修正而使之更符合兩岸共同接受之孫中山先生理想,應係台海左岸領導人之良心所無以反對。而此種修正,實左岸全體同胞之共同期盼,故左岸領導人之為此種進一步修正,委無壓力之可言!

    七、台海左岸領導人已展現重建「統一繁榮富強、民主文明的新中國」之恢宏氣度:誘台北上談判桌,係北京之陽謀也罷、陰謀也好,基於前述析論,當兩岸人士備好各項戰術所需、整裝赴談判桌時,除戮力雙贏之談判結果外,允宜以向中華民族歷史負責之態度,不以單贏或一時之雙贏為談判戰略指導原則,而應以中華民族永久之淨贏為最高方針。計算對方之承諾應忠實信守、誘賺對方之權謀應誠懇遵行,否則無以對歷史交代、亦毋能自全於無辜億萬同胞之面前。「成功不在做多少對事,而在少做多少錯事」,期盼談判雙方不涉錯著,則全體中國人幸甚!中華民族幸甚!試想「統一繁榮富強、民主文明的新中國」之日來臨時,炎黃世冑復何須汲汲研議於國民小學即應修習英文課程、幾多奇才又何致因英文不好而終身不堪回首、多少社會資源何須再事虛擲於英文之學習上?

    綜言之,右岸「少康中興」、「毋忘在莒」即將成為絕響之際,順勢拾取左岸頻頻拋送之促通、促統、促談、懷柔媚眼,藉談判而使兩岸水乳交融以期全體中國人之揚眉吐氣、中華文化之笑傲江湖,實我不涉政治芸芸黎民之莫大期盼與無盡喜悅。連戰先生於元旦透過中央廣播電台向大陸重申新「三不」:不獨(不容許成立台灣共和國)、不統(統一條件不成熟,台灣不急於統一)、不對立;以及「三要」:要和平、要交流、要雙贏。香港明報引述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所提,兩岸間要三尊重:一、尊重各自不同的歷史經歷而造成的文化性格與現狀;二、尊重各自不同的現實與生活方式;三、尊重各方的利益,即誰也不吃掉誰,是博奕的雙贏。果吾人能認同本文之理論分析,則此兩則新聞之內容以及其他與本文標題有關之一切建言及細節,亦僅戰略談判大原則下協議之戰術、階段性內容之一幻化景像耳,君以為然否?(蔡清福)

 

蔡清福簡歷 

●新竹交大航技系輪機組畢業

●輪機高考及格

●輪機甲種特考及格

●台大法律系畢業

●律師高考及格

●東吳法碩甲組碩士

●道法法律事務所負責人